婆罗浮屠塔(婆罗浮屠塔是什么教)

百科讲员

本文目录一览:

婆罗浮屠塔与吴哥窟区别

地理位置不同。婆罗浮屠位于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大约于公元750年至850年间,由当时统治爪哇岛的夏连特拉王朝统治者兴建;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西北部,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类建筑,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建筑特征不同。

素有印尼的金字塔之称的婆罗浮屠又称“千佛坛”。高大的佛塔和神坛是寺院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建筑。这个大乘佛教艺术古建筑。同中国长城、印度泰姬陵、柬埔寨吴哥窟齐名。对研究印尼历史、文化和艺术具有重要价值。这座著名的佛教圣殿,在联合国的援助下得以重建。整个建筑分为三层。

婆罗浮屠是南半球最大的古迹,同中国长城、柬埔寨吴哥窟、埃及金字塔合称“东方四大古迹”。据专家研究,婆罗浮屠佛塔是为供奉佛祖释迦牟尼遗物而建的。佛祖去世后,遗体火化,骨灰分别安放在8座城市的墓地。

不同于平地上的建筑,婆罗浮屠坐落在山体上,起初被误认为舍利塔。实际上,它是一座引导信徒修炼的庙宇,其阶梯和走廊设计体现了不同修炼境界。每一层代表一个境界,从欲界到无**,通过方形塔身和圆形塔顶的演变来表达。

婆罗浮屠塔的名称源于梵文,意为“山丘上的寺院”,其周围环绕着四座火山,距离首都雅加达约400千米,西南方向的文池兰和东南方向的日惹均只有30千米之遥。它被誉为印尼的金字塔,因其高大的佛塔和神坛而备受瞩目,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柬埔寨的吴哥窟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婆罗浮屠”为梵文音译,意思是“山丘上的寺院”。素有印尼的金字塔之称的婆罗浮屠又称“千佛坛”。高大的佛塔和神坛是寺院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建筑。这个大乘佛教艺术古建筑。同中国长城、印度泰姬陵、柬埔寨吴哥窟齐名。对研究印尼历史、文化和艺术具有重要价值。

婆罗浮屠塔婆罗浮屠详细介绍

1、婆罗浮屠是一个以金字塔式的曼荼罗形式出现的巨大的大乘佛教遗址,这个最奇异的佛教塔庙。竖立在周围的丛林树冠之上,像一个巨大的花式冰蛋糕。婆罗浮屠构图精美,气势磅礴。它呈金字塔形,可抬级而上。坛共有9层,在外形上如阶梯状的锥体。

2、婆罗浮屠塔,这座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马吉冷婆罗浮屠村的壮观古迹,坐落在默拉皮火山山麓的一座矩形小山丘上,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塔的原高曾达到42米,但不幸因雷击损失了部分顶部,现今的高度大约为35米(资料记载为35米)。

3、婆罗浮屠是位于印度尼西亚的一座佛教艺术古建筑,其名称源自梵文,意为“山丘上的佛塔”。这座建筑建于公元8至9世纪,其主体由石块砌成,展现出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4、婆罗浮屠,这座世界最大的古老佛塔,位于爪哇岛中部的马吉冷婆罗浮屠村,紧邻日惹市北部,距离市中心约41公里,游客通常选择从日惹出发,约40分钟车程即可抵达。

5、婆罗浮屠意为“山丘上的佛塔”,也称“千佛坛”,属佛教东南亚分支建筑文化。坛为实心,由30万块石头紧紧砌合而成,最大的竟重达1吨多。它的外形是呈阶梯状的锥体,总高35米,共分九层。

6、婆罗浮屠塔,这座以金字塔式曼荼罗形态展现的大乘佛教遗址,约在公元前800年由夏连特王朝在爪哇中部精心构筑。竣工后,尽管短暂辉煌,却很快被遗弃。其塔基为正方形,周长超过120米,占地面积近5公顷。中央的圆顶高居35米,象征着真理的最高点。

婆罗浮屠塔日惹介绍

婆罗浮屠,这座世界最大的古老佛塔,位于爪哇岛中部的马吉冷婆罗浮屠村,紧邻日惹市北部,距离市中心约41公里,游客通常选择从日惹出发,约40分钟车程即可抵达。

婆罗浮屠(Borobudur)为世界最大的古老佛塔,位于爪哇岛中部马吉冷婆罗浮屠村,在日惹市北边,距高区约41公里,游客一般都从日惹乘车前往参观,行程约40分钟。

它距首都雅加达东南约400千米,文池兰西南,东南30千米处就是日惹。“婆罗浮屠”为梵文音译,意思是“山丘上的寺院”。素有印尼的金字塔之称的婆罗浮屠又称“千佛坛”。高大的佛塔和神坛是寺院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建筑。这个大乘佛教艺术古建筑。同中国长城、印度泰姬陵、柬埔寨吴哥窟齐名。

婆罗浮屠塔的名称源于梵文,意为“山丘上的寺院”,其周围环绕着四座火山,距离首都雅加达约400千米,西南方向的文池兰和东南方向的日惹均只有30千米之遥。它被誉为印尼的金字塔,因其高大的佛塔和神坛而备受瞩目,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柬埔寨的吴哥窟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主塔及周围的小塔 日惹西北40公里处的高地分布着许多佛教和印度教寺庙,这块高地位于孪生火山孙多罗-松宾和默巴布-默拉皮,以及Progo河之间。根据当地神话,这片所谓Kedu平原是爪哇的圣地,因其土地肥沃而被冠以“爪哇花园”。

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简介

1、婆罗浮屠意为“山丘上的佛塔”,也称“千佛坛”,属佛教东南亚分支建筑文化。坛为实心,由30万块石头紧紧砌合而成,最大的竟重达1吨多。它的外形是呈阶梯状的锥体,总高35米,共分九层。

2、婆罗浮屠是位于印度尼西亚的一座佛教艺术古建筑,其名称源自梵文,意为“山丘上的佛塔”。这座建筑建于公元8至9世纪,其主体由石块砌成,展现出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3、婆罗浮屠在印度尼西亚,大约建于公元750年至850年间,由当时统治爪哇岛的夏连特拉王朝统治者兴建。“婆罗浮屠”这个名字的意思来自梵语“Vihara Buddha Ur”,意思是“山顶的佛寺”。公元1006年因火山喷发而被埋入地下。一直到806年后的1812年被英国人莱佛士发现,婆罗浮屠得以重见天日。

4、婆罗浮屠雕刻在佛塔上的壁画 [1]在印度尼西亚语中,庙宇又被称为坎蒂(candi)。这个词也被随意地用于描述任何古代建筑,比如:门框和浴池。婆罗浮屠的命名来源并不清楚,尽管印度尼西亚多数古代庙宇的原名都已经失传。“婆罗浮屠”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斯坦福莱佛士爵士的书《爪哇历史》中。

5、当晨光初照,婆罗浮屠遗址如诗如画地展现在爪哇岛,印度尼西亚的壮丽土地上。这座历史遗迹可以追溯至公元9世纪,曾被火山灰深深掩埋,见证了夏连特拉王朝在爪哇岛的辉煌时期。它的存在,是古代文明的见证,静静诉说着过往的故事。黎明时分,婆罗浮屠仿佛从沉睡中苏醒,那是一个特别的时刻。

婆罗浮屠塔(婆罗浮屠塔是什么教)